1018-09

書展最後一天的人潮

感覺真的要再用力些,才有辦法回想一些旅途中的細節,或者說,記憶,真的會隨時光的流逝而黯淡……

(今天,不知怎地,煩躁加亢、有點錯綜複雜的影響了工作效率,雖說理性的聲音還是會有,但今天,就是很想當作沒聽見。雖然承諾自己在這裡寫的是純遊記,雖說在噗浪上也莫名 HIGH 了一下午,還是想發洩一下下,記錄一下自己是在什麼樣的情緒下繼續完成這一篇文章的。)

本篇主題:在德國遇到的台灣人。

翻開了隨身小筆記,以及交換來的名片、聯絡方式,我也才能將那一張張和善親切的面孔重新憶起,也許有一天我會忘掉他們的長相,也許有一天我會忘掉他們的工作、家庭等背景,更有可能的是,會有那麼一天,連這一段段的文字都要因為大腦不管用而忘光光,所以我更加珍惜我即將打出來的字字句句……怎麼突如其來這麼多愁善感的話語?實在是因為今天無意中看到了一則新聞,而上頭講的問題(現象)我還真的曾經想過!網路世代的我們,絕大多數屬平庸之輩的的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離開人世間,或老死或意外,而我們這一生所累積的生活資訊、與書信幾乎同等重要的e-mail、用心且認真創作的文章、靈光乍現的珍貴創意,甚至是瑣碎的抱怨噗……等等,最終會到哪裡去呢?這樣的疑惑,絕對是與我曾經提過所謂「『我』的存在」這個問題是同樣等級的。你我如今依存的是什麼?而將來,又會是誰把誰忘了?

最近突然發現,噗浪上有朋友在問該學法文還是電腦?有朋友才剛結束一個中法的口譯工作、有個曾經在法國學音樂的朋友剛回噗上,還有個朋友會不定時上傳一道道誘人的法(或歐)式料理精美照片與食譜……(這還不包括原本就認識,然後硬拉她來玩噗,已經學了好一陣子法文的CAMI啦!)這些又跟在德國遇到的台灣人有什麼關係呢?因為自己在學德文,卻意外的遇上這麼多會講法文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相遇方式也出乎意料的約有80%都還記得,她們散發出來的氣質讓我一直想起第一位在書展遇到的台灣人,一位住在比利時的口譯,呂小姐。由於認識過參加口譯考試的朋友,聽過他分享口譯訓練與相關工作的經驗,口譯這個工作讓我不由得肅然起敬。在歐盟工作的呂小姐,是來幫書展的演講做口譯工作的,也就順道來找中文書。可惜當時書展才剛開始第二天,即使有攤位會在展後出售帶到會場的書,她也趕不上,如果我是她,買不到中文書,卻有機會能和來自家鄉的人用母語盡興的聊天,大概也會覺得這算是工作之餘的一大收穫吧!不過,當她談到我們所習慣又熟悉的中文和現今各國所熱衷的中文(或許應該改口稱為「漢語」Mandarin)處境問題時,仍然不免語帶無奈,而我們,感慨之際,還是感慨啊!希望她那比利時老公看了我們那篇介紹文字的文章,真的能如她所願,了解我們的文字之美。我也會努力記住這位長髮氣質美女的聲音,還有在這裡用文字好好記錄當時的相遇。

用了自己都沒想到的方式介紹了第一位在德國遇到的台灣人,雖然前言有點長也有點不切題,我想,這也屬於旅遊之後對自我的一種回饋,讓人思考,讓人不只是記得吃了什麼、去了哪裡、買了什麼東西吧!或許,這遊記自己就這樣慢慢的有了不一樣的生命……這麼寫著寫著,連我自己都很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