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1Wiesbaden

Buchbook,所以這應該是家書店。

也不全然是工作的關係,對於自己寫(打)出來的東西,往往不再看個N遍,是沒辦法按發表(送出)的。雖然,這不是什麼白紙黑字,而且,網路上的文章很快就會被更多的新文章給掩埋掉了,寫blog都寫幾年了,也知道自己不是成為部落客的料,有朋友來捧場就該偷笑,真的又有誰會跟你「字字」計較呢?當然有!我自己!有時候,想到嚴肅時,雖然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是,要是不好好過活,活著又是要幹嘛呢?走了,子孫都還不見得記得自己,誰會在乎、證明世上有過這麼一個「我」曾經存在過呢?所以,就這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嗎?富豪、名人留下他們的財產與名聲(不管是好是壞),我呢?我會留下些什麼?一個完全代表「我」的東西、價值與人生,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想了很久,雖然不是每天在想,但「文字」始終列在答案之中,所以囉,對於這個得以證明我」曾經存在的依據,也就不可不謹慎!也因此,甚至連已經發表的文章,我還是會回頭再讀個幾次,看看有沒有漏掉的錯別字、語調是否通順、邏輯是否合理,不小心還是會手癢去修一下的,有的文章真的連自己看了都很滿意,就像一張滿意的照片,心中滿是得意的,因為它是完全原創的東西。

 寫完德語應用的上篇之後,中間又插隊冒出了個【行前參考書】,卯起來寫的結果是,發現它正是上述所謂連自己看了都滿意的那一種,於是,就有了以上這段和「應用德語」看似不相干的前言。沒辦法,為了「我」的存在,就會出現此般的「我書,故我在」,如果那個「個人分類」可以將同一篇文章規到兩個以上的類別,「故我在」的文章可能會更多一些,當然也包括這篇。但是,既然標題都訂了,這裡發表的又是遊記為主的文章,我還是回到主題:德語應用……

其實到了德國,頭一個禮拜期間,感受不大到學過德文的好處在哪,至少沒怎麼用來對話,說真的,原本一開始一直會很興奮的想看看是否會有練習的機會,但在工作時間所接觸的人往往是用英文來溝通,甚至當中有一天是被老闆抓去跟著在會場上狂奔、翻譯(雖然我的英文程度沒到可以同步翻譯的地步,但講重點給英文完全不行的老闆聽還是可以的),還有,法蘭克福大部分的餐廳都嘛有英文菜單,整個就是個讓人「墮落」的環境,原本背的幾個單字都因為沒派上用場而快要忘光!所以當我第一次在法蘭克福用上了德文(謝謝、再見等常用語不算),而且對方的反應明顯變的不一樣時(說穿了,不過是點餐時講了個sechsundzwanzig),接著看到可愛的店員很快速的寫下正確數字,就還是忍不住明信片上對同在學德文的Alice說:數字最好用!所以,就先來學學數字吧!

eins, zwei, drei, vier, fünf, sechs, sieben, acht, neun, zehn, elf, zwölf 數字1~12。記得,ei發「愛」的音;ie是「意」;ch是「ㄏ」;w就特別啦,是發英文的v喔,有機會看到Volkswagen 的廣告時,記得注意聽一下囉。13之後的數字就屬於規則變化,有心人可以學一下,因為我發現需要用到數字時,用德文講數字會比英文來得清楚,而且在搭當地的地鐵時,廣播裡也常會有數字的出現。

Wie bitte? 是在聽不清楚對方,請對方再說一次的用句。對方有可能回了一堆更聽不懂的話,那就請自己看著辦,所以最好是自己有把握或是答案不會太複雜時再用啦,不過也是有可能會回英文,或是反問你會不會英文,接著用英文跟你說。這一點,德國人是比義大利人來得友善,因為以過去的經驗來看,遇上大多數的義大利人都劈頭就一直講義大利文,也不管我聽不聽得懂。

Das ist alles. 點完餐請說這句,或是說個 alles,不然佇在那裡的話,店員還是會問:Alles?

Zahlen bitte. 則是吃飽要結帳啦!相當於英文的 "check, please." 或 "bill, please." 至於「收據」或是我們常用的「發票」嘛,我是從超市的收據單上學來的,上頭打的是 Rechnung 這個字,但是,到了德國南部時,我說 Rechnung時,對方又好像聽不懂,又或許是我的發音不標準吧。

Das stimmt so! 就是「不用找啦!」的意思。在德國時,除非是住到可以自己煮東西的青年旅館,我們上餐廳用餐的機會還蠻多的,不過第一次用到這句是在法蘭克福,帶老闆去吃德國豬腳!那次的點菜方式是參考隔壁桌,問一下編號是多少,然後再研究菜單。沒錯!我們在法蘭克福遇上很多家餐廳的菜單上頭都是有「編號」的,他們會給客人頗為充足的時間研究菜單,然後又有編號方便客人點餐,大城市的優點之一囉,但同理,我又沒機會練習啦。所以那天結帳時,我朋友很貼心的跟我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講『不用找』的機會喔,趕快!」因為自己開始自助旅行後,小費就沒能給的如此大方了。順道一提,「小費」叫做 Trinkgeld,Trink是「飲料」,Geld是「錢」,這也是為什麼服務生在點餐前都習慣會先來問你要不要喝些什麼,上課時老師這麼說。入境隨俗的我們,只要沒被多國語言的菜單給迷惑,也都還記得要先翻飲料的部分研究啦,但到了捷克,好像又不全然如此。

zum mitnehmen 就是「外帶」的意思。這個是在書展期間,向台灣館的工讀生問來的,工讀生是當地的留學生,雖然我不是很清楚他的工作是什麼,但個人覺得這一招很讚,請個通德文的台灣人,可以幫忙的事情可就多了。尤其在國外,更感覺到「自己人」的重要性!喔,對了,zum mitnehmen 不是個完整的句子,當初工讀生寫給我們的句子是 Ich brauche etwas zum mitnehmen.(ich就是「我」;brauche是「需要」的意思;etwas就是英文的 "something")但在買東西時,通常是可以馬上吃的東西,我們的做法是點完之後,說個 zu mitnehmen,對方就可以了解了,這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買東西,真的是相對簡單多了!

Haben Sie Zimmer frei? 有空房嗎?這一句是我覺得比買東西更進階的句子,因為問了之後,要必須聽得懂對方的回答,不然這個問句就沒意義啦!當然,人家通常會先回答 Ja 或 Nein,分別表示 "yes" 與 "no",接下來就得要會說房型啦,「單人房」叫做 Einzelzimmer,雙人房則是  Doppelzimmer。以一個只上了三期共九課德文課而且不再像是學生每天可以復習又預習課文內容的人來說,明明知道 Übernachtung 這個字很重要,在電話的這頭跟Oma問房間的事時,怎樣也想不起來,結果是Oma用 "night" 來代替才解決我的冏境啊!喔,可愛的Oma……我會永遠記住 Übernachtung 這個字的,中文的意思是指投宿時的「過夜」,前面加個數字,就表示要住幾個晚上。

因為我覺得旅行中,找吃的與住的,是每天最主要基本需求,當然若是兩、三天才移動一次的話,問題又更好解決了,因此,就以上幾個很基本且實用的用字、用句以及個人的使用心得提供給各位參考,當然,每個人遇上的情況不同,遇上的路人也不同,區域性的差異在此我也比較不出來,這也是自助旅行能夠訓練個人臨機應變能力的方法之一囉!

最後,補一句希望大家可以學會的:Ich komme aus Taiwan. 我來自台灣。如果可以的話,真的,有機會多把台灣介紹給外國人認識吧!在與外國人互動的過程中,才會發現自己對自己國家的了解或許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