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較大的地圖

地圖,還是要擺上的。有 google map 可用的我們真是幸福的世代!

其實這個路線圖,和最初規劃並沒有差很遠,最大的差別在於從德國轉連捷克的路線,完全是一個大意外啦!懶得 Zoom-in 的人,可以看以下這個加上紅字標示的截圖囉……

plan-cut1123.jpg

A:Frankfurt am Main(法蘭克福)/B:Freiburg im Breisgau(弗萊堡)/C:Ulm(烏姆)/D:Garmisch-Partenkirchen(米許-帕騰克恆)/E:Praha(布拉格)/F:Český Krumlov(契斯基庫倫洛夫)

這幾點分別是我們停留過夜至少兩個晚上的地方。Garmisch-Partenkirchen 的譯名是參考一般的翻法加自己盡可能的用音譯法翻譯出來的,Gar 的發音其實比較接近「嗄」的音,但一般都會翻成「加」,但chen的發音真的很難翻!

關於行程規劃與旅遊資料,除了眾多網路上好用的遊記部落格、最常用的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歐洲自助旅行充電站論壇之外,旅遊者,多少也該讓翻一下旅遊書,不是嗎?對我來說,答案……是,也不是。

或許也是因為網路資訊之發達,有很多實用的資訊,如交通、住宿、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常常隨手一個複製、貼上的動作就解決了,只要分個大類,在出發前記得列印出來,就足以解決了旅行中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不喜歡翻書的人,網路的方便性真的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但是,對於不大會分類,也容易被大量的網路資訊給淹沒,甚至找到後來發現視窗的分頁都不知分了幾頁的人來說,從旅遊書找資料的確是方便又確實的方法。我承認許多時候我是個容易被大量資訊給淹沒的人,但我也愛從各個玩家的私人景點中去找尋精緻討喜的非大眾路線,所以兩種方法我都會採用。先看書,如《德意志製造》,可以獲得一個粗略的德國印象,加上作者德朵夫人的文筆與無話可說的攝影功力,真的讓我衝著可愛的砌石拼貼決定前往弗萊堡,而且是除了法蘭克福之外第一站就非停不可的地方。要不是 Basel(一個位於德、瑞、法邊界的城市)距離弗萊堡還是有點距離,恐怕也會因為德文課本上的介紹而殺了過去,那麼一來,我就真的把課本當成旅遊書來看了!果真,我對文字的抵抗力還是很弱的,照片太多的旅遊山具書反而會讓我想要快速翻過,以避免過多的「既定印象」殘留,破壞了旅行中應有的驚喜。另外,台北市重慶南路上的三民書局也算是意外的讓我們在那裡待了至少半個下午,比起其他逛過的各大書店,那裡的中文版德國旅遊書算是齊全的了,重點式的幾本湊一湊,就可以很快速的把相對的地理位置、距離等概念整合起來啦,不過,這是我們自己發明的懶人方法,不適用於不訂旅館會慌張、不查好時刻表會緊張、必須 schedule on time、一站一站精心規劃的人。

所以在這邊,我也沒有什麼稱得上是「完全旅遊手冊」的書籍可以提供大家參考,畢竟除了德國的資訊讓我真的在規劃行程的初期卯起來找資料,捷克的部分,其實已經到了快要出發,我才慢吞吞的找起資料(原本是計畫說我找德國的,我朋友找捷克的啦,但分工分到後來也是看到什麼就記下來,利用Gmail開的分享文件最後也是沒什麼在更新的),結果只用了《走吧,去捷克!》一書來參考,非常惡補式的對自己說:「好歹也要對捷克有個概略了解吧!不管它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麼讚。」所以我還是有很認真的抄下書中推薦的小店、住宿和值得一逛的景點,還有很用力的記下布拉格大概的新城區、舊城區與查理士大橋的相對位置……只不過,當我們到了布拉格,走出中央車站卻找不到地圖上標示的 i 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到底是誰?是誰說布拉格很小的?哪裡很小?哪裡可以一下就逛完的?」這讓人忍不住懷疑,難道我一直被書中可愛的手繪小地圖給騙了?又或許是我一廂情願的以為布拉格不應該個大城市,但事實上,它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中型觀光城市了。回想一下當初閱讀《走吧,去捷克!》給我的感受,在作者的文字中,我已經在享受她悠閒的旅遊方式,讓原本不覺得少待個捷克幾天有什麼大不了的我,開始認真考慮把停留德國與捷克的天數再好好平均分配一下,但是以每個地方至少待兩、三個晚上的原則來看,時間真的不夠!很想去的小鎮,也都因為距離布拉格太遠而作罷,只能挑那個交通還算方便、大家也都推薦的 Český Krumlov。雖然沒有如願參觀城堡內部,沒看到書中提及的黃金馬車,但至少在看到 Rosenberg 以及五瓣玫瑰花時,可以短暫回想起在書上曾讀到的捷克歷史(WIKI上如是說:The Rosenberg family (Rožmberkové in Czech, sg. z Rožmberka)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influential Bohemian noble family playing important role in Czech medieval history from 13th century till 1611 (members of family held posts at the Prague royal (and later imperial) court and were called "the real lords of the kingdom",對於我這個讀到歷史就很頭大的人來說,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Lords of the Rose, mural by Mikoláš Aleš

就是那個盾牌上的五瓣玫瑰花兒!在 Český Krumlov 很常見的圖示,也是代表 Rosenberg 家族的徽章。現在有點後悔當時沒買下那張由數個五瓣玫瑰花兒併排的書籤做紀念,只留下小紅在城堡內非常微光下拍得的作品……

rosenberg.JPG

其實拍到這樣的五瓣玫瑰花,自己是挺滿意的,所以,沒有小黑,也是要好好照顧一下小紅的啦!

上頭提到的兩本行前參考書雖然沒有精美詳盡的路線規劃或是 step by step 的教你該如何自助旅行,但它們的共通點是,讓人認識的不是旅遊景點而已,而是較貼近當地過去與現在的在地生活,正符合我的旅遊類型,嚴格來說,其實是不該將這本書歸類為旅遊書的,至少別把它們當成那種純實用型的旅遊書。就算你的旅遊方式和我隨興的方式大不相同,我也建議在去德國與捷克之前,找個時間看一下這兩本書吧,也許你的收穫和我不一樣,也許你還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樂趣喔!再者,就算你對到德國或捷克旅行一點興趣都沒有的人,也可以把它當成這兩個國家的另一種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