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02

拍背影,我最會了!


原本這一篇文章是要在剛上完德文課的晚上發表,但當我打完下列這段文字之後,決定還是保持對文字認真的態度,而非為了趕進度而趕進度……

「A1模擬考」這字眼還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十二點的鐘聲即將響起,到底要不要「寧缺勿濫」呢?實在是很害怕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偷懶的原因是很好找的!

訂標題前,一直在想是不是該開始用 Tag 1、Tag 2 之類來記錄?但是,那個所謂的「第一天」、「第二天」……到前一整個禮拜記下來的內容都嘛是離不開書展,我真的有辦法每天一篇嗎?而且,重點是,那樣的標題實在太沒創意了!可能比較適用相簿的分類,但是想要一個特別一點的遊記,需要的應該是更重點式的標題,即使下了標之後,我還是不確定要不要分成上、中、下或 是一、二、三……

想了半天,打算向這個從來 沒寫過的主題來挑戰一下:寫寫旅途上遇到的人們。不論是哪一種相遇,短暫相遇、相見恨晚、足以見證世界有多小、最難忘的笑容、眼神、或是討人厭的臭臉…… 都好!畢竟人的互動,還是生活必備的元素之一,甚至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方式之一。不過先說好,雖然我愛拍照,但我最常拍的人物照沒別的,只有背影,所以,拜託……別再向我伸手要照片啦!

好啦,要開始動筆(手)了,但究竟,那些相遇的人們,要照時間順序來寫他們,還是想到誰就寫誰呢?

像考試前看書或是背課文是一樣的道理,最早翻的那一頁與最後瞄到的那一段,往往是印象最深刻的。即使是在翻那個隨身小筆記之前,我也仍然對第一對拜訪我們書展攤位的夫妻檔以及要離開 Český Krumlov 前聊天聊到欲罷不能的台灣人最有印象。第一個與人相遇的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第一次參展的我們,說實在的,經驗明顯不足,這與公司政策也有點關係,簡言之就是,我看到的問題,是不是上頭也感受到了?又或者說這一趟書展,個人的收穫是否與公司所期望的有絕對相關?答案,心中早有個底,但這裡的重點是遊記啦,無論如何,參與書展的經驗可說是畢生難得(拜託,那個門票可是貴森森的咧,聽說當地民眾進場也要買個二十幾歐的門票),尤其是所謂的第一次接觸,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都是值得好好記錄一下的。

其實,那第一對拜訪我們的夫妻檔一開始並沒有引起我太大的注意,至少當時我是覺得一下子兩、三個人就圍上去,會不會給人家太大的壓力?所以我只是在一旁默默的聽著他們的對話,當中,我聽到了那位先生在解釋他曾看過研究報導,說明為什麼東方人的小孩學起數學比西方人來得快又容易上手,是因為與數字的發音和十進位有關,我當然沒辦法把他的每一句話記下來,但知道他大略的概念是如此,以我自己的理解是……「我們的數字規則是一到十,從十一開始,不就也剛好是數字要進位的地方嗎?小孩在學數字唸法的同時似乎『順便』就學了數學;但西方的數字唸法卻多是以十二為一個循環,好像是先學會了一到十二的唸法,之後再另外學數數兒。」這個有趣的想法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就更仔細聽聽他們與我同事的對話,原來,主要談話的先生是位德國人,而他的老婆,也就是身旁那位女士,則是西班牙語系國家的人(不是很確定是哪一國人),老婆是位作家,老公就專門替老婆把作品翻成德文。這樣的關係,實在教人不禁莫名感動呀!所以,對他們的印象真的很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