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

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

我沒有讀過社會學,講不出現代社會發展的理論、我沒研讀過哲學,或許思辨的能力無法達到快狠準;法律條文對我來說更是難以消化的公文式論述;經濟學理論?那我寧願算微積分!而政治,用更複雜的方式將這些各式應用結構在一起,因為與「人」有關的事務,永遠是最難的議題。可是,這一次,我竟然有辦法耐著性子看了一篇又一篇落落長的社會學、哲學、法律、經濟等相關專業文章,當然裡頭也有部分論述只教人覺得在浪費時間,因此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有可以當abstract(摘要)來看的「懶人包」出現,不能說它們都很有趣,畢竟當中有不少專有名詞還是頗有距離感,而且,正反兩方的意見各有其道理,就更不可能下一個「誰一定對或誰一定錯」的結論,或是像辯論賽那樣辯個輸贏,辯贏了又如何?重要的是,藉由相衝突的意見,慢慢的,似乎有個「中心思想」在形成。(天哪!這名詞本人好像是第一次使用)

然後想到那天,(又是)由於工作的關係,為了和同事們分享讀書心得,再度翻開前一陣子讀的《食物的全球經濟學:從一片披薩講起》,並做了重點筆記,雖然書名把全球經濟定為大標,但回頭標重點的過程中,很快就找到我在意的點:世界各地小農面對自由貿易的打壓多半只能哭哭!啊所以,鈔票賺再多,是能直接拿來當飯吃嗎?台灣糧食自給率年年下降大家知道吧?(不清楚者可參考這篇文章

我不禁想問:什麼時候,不公不義的事變成了正常?什麼時候,「競爭力不足」成為指責他人的最好藉口?(真的很討厭拿這點來說嘴!難道有人就是打算一輩子只在你家巷口賣雞排不行嗎?有人就是喜歡吃飯不愛吃麵不行嗎?有人就愛跟柑仔店的老阿伯聊天並不需要小7的點數啊!)更何況,全球化這個概念現在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質疑,我始終無法相信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所以,為什麼有些特定族群講話就可以比較大聲?只因為他們的「地位」比較好?

我阿母曾經很切實際的跟我說:可能是因為妳不用操煩家累的問題,所以才有時間與精神去關心這個議題吧。可是,後來我又想想,不是這樣的,因為我看見幾個當爸媽的朋友、同學,常常分享一些更深層、更複雜、需花更多時間消化的文章,運動現場也出現親子共學課程,更別說大家走上街頭的那天,我也看到不滿政府的媽媽組織站出來,後來我了解到,那是一種信念:(嗯,英文的faith應該就是這樣解釋吧)

相信台灣可以,也應該要更好!

說實在的,以前我也會覺得台灣人的善良、熱心、甚至熱血的特質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我也很討厭排隊、一窩蜂、愛看名嘴互鬥、成天迷X劇……等等各種現象,然後偶爾還會跟著鬼島、鬼島的喊著。但我發現,我錯了!批評很容易,也很輕鬆,因為推給「事不關己」就沒事了。今天,有這麼一群年輕人們願意勇敢跳出來指出問題的所在之餘,還做了原本該是政府做的事、提出一連串解決方法,也許不完美,也許仍有待磨練,而將來,毫無疑問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著大家,但如果有機會可以更好,為何要放棄呢?反觀自己,又有多少人老早就選擇向現實低頭而不願意據以力爭呢?

如果你閉上眼睛,什麼都看不到,也就不會看到討厭的紛亂與惡鬥,你還是可以繼續過自己看似無害的生活;如果你最後選擇了拍拍屁股走人,那就更沒有資格跳出來質疑這些願意留下來的人該如何決定自己的未來!當我們有意無意忽視且放縱自己不去關心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時,或許只能祈禱這些議題不會影響到自己,因為不曾替別人站出來的人,憑什麼指望哪一天別人會替自己出一口氣?

最後,我想說的是,關於台灣還是中華民國的選擇……

有人喊獨立時,就會有人跳出來說:是找死嗎?戰爭很可怕的!有人喊統一時,會有另一群人說:中共對我們那麼壞,為什麼我們要相信他們?台灣本來就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幹嘛要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於是更多人默默的不想問、不想答、不想撕破臉……可是,人民不是應該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嗎?不管是哪一種恐懼,難道政府不該想辦法消除嗎?還是人民繳的「保護費」不夠多?當然我們也該問問自己,究竟心中的那個選擇是什麼?!

那天,在一段影片裡看見一位女學生說了這樣的話:「我要我的國家叫台灣,而不是什麼特別行政區。」在此我要說:我完全同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